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......

說明: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!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
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。

導讀:這個比速度的時代,已經是生存制勝的重要法則,一句話,你必須快,而且要相對地快且好。

       有研究表明,世界每1000家倒閉的大企業(yè)中,就有85%是因為經營者決策不慎造成的。 其中,有50%以上因為決策速度太慢而延誤決勝時機。

 

高手都信奉普希爾定律

 

這個時代,是個比速度的時代。比速度的時候,稍有拖延,就意味著你落后了,落后就要挨打,落后還可能出局。

 

因為決定慢了一周,競品上市后快速占領市場,第一輪競爭中一勝一敗,結果明了,這是運動手環(huán)市場的實例;

因為決定慢了一天,技術合伙人決定撤出股份,公司失去最重要的技術支撐,這是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眼淚;

因為決定慢了一小時,投資滿倉入口關閉,失去獲得一筆較大收入的可能性,這是理財投資的常事;

因為決定慢了30分鐘,好項目被簽走,投資人拿著錢被拒之門外,這是投行人士的悲哀。

 

與之相反,“快速決策、快速行動,打破陳規(guī)”是扎克伯格在臉書成立之初的管理策略,他要求公司快速決策以便盡快發(fā)布產品,哪怕發(fā)布后會因此感到尷尬,也必須這么做。

 

在扎克伯格看來,要驗證決策的正誤,就必須把產品放到真實的環(huán)境中,得到真實的用戶反饋,才能不斷改進出真正符合用戶需要的好產品,而這一切的前提是“快速決策”。

 

亞馬遜創(chuàng)始人兼CEO貝佐斯在2017年致股東信中說:“不要讓外界把你變成‘Day 2’公司,快速決策以及從客戶產出考慮問題是避免企業(yè)陷入停滯的關鍵。第二天則是停滯,隨之而來的是無關緊要,然后是痛苦的衰落,隨之死亡,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我們總是需要保持在第一天。”

 

英雄所見略同:A·J·S公司副總裁普希爾認為,在做出一項正確的決策之前,速度是關鍵。即使是一項好的決策,如果不能在公司中迅速形成共識,也等同于虛有。這就是著名的普希爾定律,簡而言之: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。

 

普希爾認為,正是這種迅速決策的能力,才成就了許多行業(yè)的領軍人物的偉大事業(yè),思慮過多的人,實際上是為做出決斷找退路,拖延做決策、達共識、促行動的整個節(jié)奏和速度。

 

環(huán)境和認知變化之快,

超出我們想象

 

信息量過大、逃避心理、滿足現狀、缺乏主見、企圖預測未來都會影響快速決策,最常見的表現是,很多管理者拿“深思熟慮”作擋箭牌。總是一副沒想明白就不決斷的姿態(tài),似乎慢慢想就能想出好結果,但是這并不現實。

 

首先,這個時代,環(huán)境變化太快,你根本不敢慢,不管你是打工還是創(chuàng)業(yè),你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,也不管你是小白或者中高管,時代的巨變往往體現在具體行業(yè)里,然而大部分人對這些變化的感知是后知后覺的,甚至是當一個現象或者一種趨勢變得爛大街了、出現偽命題的時候,一部分人才被動接受了這些變化。

 

然而,環(huán)境在變、政策在變、行業(yè)在變,競爭加劇、垂直加深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決策慢有可能就意味著措施先機,一步慢、步步慢。行業(yè)變化之快,超出我們想象。

 

起初做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的幾家公司,論知名度,吳曉波老師肯定是在羅輯思維之上的,可是在新媒體大紅利時代的那兩年,先入局的羅輯思維迅速占領入口、累積用戶、擴大影響力,而吳曉波頻道的決策如果能再快一點、行動能再早一點,后來的結果就不會是這樣:

 

羅輯思維已經是千萬級的粉絲量,而吳曉波頻道粉絲量只有羅輯思維的四分之一。粉絲量意味著什么?用戶。直接影響著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速度和規(guī)模,看看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變現的速度,羅輯思維等于是在快車道里的快車道。

 

第二,在急速變化的環(huán)境里,經驗的參考價值越來越低,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在變,用經驗化的認知、思考方式看待時刻在變的環(huán)境和問題,得出高明偉大結論的可能性越來越小。

 

那些總把“三思而后行”當借口的人,一方面是思考速度慢、思維密度低,沒辦法、沒能力快速反映、快速決策,另一方面就是瞻前顧后、怕?lián)熑?,怕失敗和維持現狀的心理多少會影響他們。

 

但是,大環(huán)境、小環(huán)境不會等你想明白了,等你“深思熟慮”后再變的,就像普希兒說的,速度是關鍵。一個在當下相對正確和可行的認知得出后,就應該及早做出決策,決策仿佛一種“儀式”,一個新的局面和環(huán)境由此展開。

 

所以,既然想不出一勞永逸,不如先做決策,讓實踐去驗證結果。做的過程里,新知識新信息新方法進來、新的認知結構逐漸建立,復盤糾錯更新,一輪一輪新的碰撞帶來新的視野,再一波一波新的決策新的重點,最后,是新的成果新的成長。

 

這些方法幫助你快速決策

 

事實上,快速決策已經是生存制勝的重要法則,一句話,你必須快,而且要相對地快且好。

 

美國杜克大學管理學者貝恩(Robert D.Behn)和沃普爾(James w. Vaupel)于1982年提出了快速決策分析法,是在時間和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迅速做出決策的分析方法,循環(huán)運用思考(think)、分解(decompose)、簡化(simplity)、具體論證(spceify)和反思(re-think)五個步驟,快速做出決策。

 

對上述五個步驟的理解,要避免這些誤區(qū):

 

1. 思考,是要決策者思考問題的性質、明確問題的結構。

 

誤區(qū):貝恩和沃普爾認為,許多決策者常常把99%的時間花在收集和處理信息工作上,他們把對信息的處理當成思考重點,這是方向性的錯誤。

 

2. 分解,問題分解成若干要素后注意探究,再重新組合,分析彼此間的相互聯(lián)系和問題本質。

 

誤區(qū):拆分是為了更清楚地看清要素組合的緣由,看清決策問題的來龍去脈,不要糾結于細節(jié)和瑣碎,忘記了整體和結構。

 

3. 簡化,就是聚焦在最重要的問題上。

 

誤區(qū):簡化的目的是聚焦,重點問題里的重點問題,而且要始終聚焦在這些問題上,不要跑偏。

 

4. 具體論證,對最重要的備擇方案及其可能結果與對決策者的滿意度等進行分析、確認和具體化。

 

誤區(qū):第一次論證,即一次分析往往只對最簡單的情況或最重要的備擇方案進行分析,不要復雜化,更不要一開始就打算進行二次、三次分析。

 

5. 反思,決策者應認識到,決策過程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包括了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和預測,所以在各輪分析之間和決策終了之時,都要不斷思考,找出分析過程中不符合邏輯思維規(guī)律的環(huán)節(jié),根據手頭新掌握的信息來修正原來的預測結果,并確定下一步分析的重點。

 

誤區(qū):不只是說一個決策做出后的反思,而是各輪分析之間和決策終了之時的修訂和推翻。

 

除了快速決策法,世界經理人網站曾經編譯過一篇刊登在Chiefexecutive.net上的文章,分享了企業(yè)高管和企業(yè)主們不得不快速做決策時遵循的幾個原則,其中幾項,筆者認為有必要拿出來細說。

 

第一,確保自己完全在狀態(tài)。當需要快速做出重要決策時,保持頭腦的清醒是最基本的。頭腦清醒的時候對信息的判斷、有效信息的拿捏、當前形勢的分析、潛在趨勢、利弊的比較比頭腦混亂的時候高效很多,一個清醒的頭腦比一個聰明的頭腦更重要。

 

第二,內心100%接受這個決策。只有當領導者認為當下必須這樣做,而他就是那個必須邁出這最艱難一步的人,他才會毫不遲疑地做出決定。

 

無法快速決策時,管理者需要找出決策的理由,比如支持某個行動的決策,這個決策是不是有雙贏的機會?假如你發(fā)現這個決策不僅對你們自己,而且對合作伙伴的生意都有好處,就應該當機立斷,相反,沒有充分的理由,快速決策也必須進行,你需要做的決策就是反對和否決。

 

第三,預測并盡一切可能做好準備。對CEO而言,如果你心里對任何一種場景都有應對計劃了,那么當這種情況真的發(fā)生時,就不是什么事了。所以對于做什么樣的決策,你心里都是有數的。

 

首先,這里說的準備是一種長期的洞察習慣。

 

《管理就是決策》一書中說,“勤勞的決策者不是天天做決策,而是時時審視自己的決策,不讓問題發(fā)生,與之相反,患有‘懶政思維’的決策者,總是對潛在危機視而不見”,對于CEO而言,預設和時刻審視似乎應該成為一種習慣,而這些習慣幫助你在快速決策當下?lián)碛凶詈玫臏蕚洹?/span>

 

其次,快速決策不代表沒有時間準備,在可以準備的時間里盡可能全方位立體化地了解你面臨的決策問題,多角度地分析,廣泛聽取與決策相關的,尤其是一線部門的意見,對快速決策都會有幫助。

 

任正非就說過:“誰來呼喚炮火,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。”京東將它細化,用“授權”的方式讓戰(zhàn)斗在一線的人能夠決策,而在集團決策層面,戰(zhàn)略性的快速決策的基礎也是正是“一線決策”。

 

最 后

 

現代人似乎多少都有一點拖延癥,為了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,有研究甚至表明,比起輕度和重度,中度拖延癥更容易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。但是,需要用速度和判斷做出快速決策的時候,拖延不但不會讓你走向成功,更可能的是,一招慢、滿盤輸。正如普希爾定律:再好的決策也經不起拖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