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......

說明: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!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
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。

導讀:

印度作為一個“神奇的國家”,一直都是外界調侃的對象。雖然印度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市場和中國的潛在競爭對手,但印度帶給我們的非但不是壓力,反而是無窮的歡樂。

 
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關于印度的段子:“本臺報道,新德里街頭兩輛摩托相撞,造成30多人死傷。”、“中國的高鐵速度是350公里/小時,是印度的10倍。但印度的運載量是中國的20倍,所以整體效率是中國的2倍。”、“印度朋友認為吃飯用手抓才是最正確的方式,什么食物都可以抓,專治各種不服的我,帶他吃了頓火鍋。”……
 
當我們在肆無忌憚地嘲笑印度人的種種奇葩行為時,卻不知,印度已然在某個領域發(fā)力,并遠遠地超越了中國,而中國對此一無所知。
 
1
 
近年來,中國的阿里巴巴、騰訊、華為等知名企業(yè)成長迅猛、發(fā)展迅速,已經可以和微軟、谷歌等巨頭相抗衡。
 
中國龐大的市場規(guī)模和中國人民的勤勞品質,讓中國也誕生了世界級的企業(yè)。在國際市場上,也有了中國科技和文化的一席之地。
 
在中國向世界輸出科技和文化的同時,印度卻在輸出他們的管理。在中國企業(yè)和國際巨頭在各個領域發(fā)生碰撞或合作之時,印度人卻成為了那些國際企業(yè)的CEO。
 
資料顯示,世界500強中,外籍CEO有75位。其中印度裔(籍)占10位,英國裔(籍)占9位,中國臺灣裔(籍)和中國香港裔(籍)分別占1位,而中國大陸呢?是0!
 
2006年10月1日,因德拉·努伊接任百事CEO職位,成為百事公司有史以來第一個外籍CEO,也是該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CEO。
2019年1月15日,美國白宮考慮由因德拉·努伊接替金墉,出任世界銀行行長
 
2014年2月4日晚,微軟宣布,比爾·蓋茨不再擔任微軟董事長,同時宣布薩蒂亞·納德拉(印度裔)為下任CEO
 
2015年10月2日,桑達爾·皮查伊(印度裔)正式成為谷歌公司新任CEO。2017年7月,谷歌母公司宣布,任命桑達爾·皮查伊加入董事會。在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,已經有4位是印度裔
 
2017年9月4日,世界制藥巨頭諾華公司宣布,年僅41歲的瓦桑特·萬思瀚(印度裔)將成為新的CEO,并于2018年2月1日起生效
 
除了上述公司,還有像摩托羅拉、諾基亞、軟銀、Adobe、SanDisk、聯(lián)合利華、萬事達卡、標準普爾、沃達豐集團等,這些如雷貫耳的企業(yè),其CEO級別的高管,居然統(tǒng)統(tǒng)都被印度人拿下!
 
硅谷的很多風險投資的標的公司,印度人是創(chuàng)始人的比例多到讓人快要發(fā)瘋的程度。
 
早在2005年發(fā)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,高科技公司里7%的CEO來自印度,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,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,今天的比例只會比15年前高得多。
 
2
 
印度人“攻陷”世界的,不止CEO這一職位。除了企業(yè)高管,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也開始擔任歐美知名商學院的院長。
 
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哈佛商學院第10任院長尼廷·羅利亞是印度裔,他也是哈佛大學102年歷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長;
 
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院長蘇尼爾·庫馬爾,印度人;
 
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院長、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院長的迪帕克·詹恩也是印度人。
 
3
 
同樣作為亞裔、并且聰明勤奮的中國人表現(xiàn)如何呢?
 
有“打工皇帝”之稱的唐駿,在微軟時最高坐到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。
 
來自中國臺灣的李開復,最高級別也不過是微軟全球副總裁和谷歌全球副總裁、大中華區(qū)總裁。

張亞勤曾在微軟工作16年,歷任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(fā)集團主席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、微軟中國董事長、和微軟移動全球副總裁。
 
2018年7月,從百度COO位置離職的陸奇,最頂峰則是微軟的執(zhí)行副總裁,期間,他直接匯報的對象——微軟CEO薩蒂亞·納德拉,便是一位印度裔。
 
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(yè)中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,而且還在全線潰退。能去美國的很多都是從中國頂尖學府(清華、北大、中科大等)畢業(yè)的高材生,最終在美國卻只能勝任打工角色的工程師、架構師等。
 
原來硅谷被稱為IC的天下,I指Indian,C指Chinese。但現(xiàn)在,硅谷已經被稱為“印度谷”了。
 
在大型跨國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,印度人究竟比中國人強在哪里?為什么在這些企業(yè)里,中國人會全線潰???
 
4
 
上述印度裔高管的人生軌跡各不相同,但在教育履歷上卻出奇一致:在硅谷,印度裔高管幾乎清一色地讀過MBA。
 
更令人吃驚的一個現(xiàn)象是,一篇由中興印度公司CEO汪濤先生寫就的文章中指出,印度員工的簡歷中,在教育經歷方面,他們無論技術專業(yè)是什么,都同時還有一個MBA學歷。
 
印度的高校學生全都學習MBA。如果哪個學生不學MBA,在印度才會讓人感覺難以理解,如同在中國上學居然不學中文一樣不可思議。MBA已經是印度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。
 
印度1947年獨立后,馬上就把發(fā)展管理能力作為印度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。1961年,印度政府先后在加爾各答和艾哈邁德巴德建立了兩所精英教育學院,統(tǒng)一名稱為印度理工學院(IIM)。此后在各個不同城市新設的印度理工學院分院越來越多,到現(xiàn)在已經發(fā)展到20個分院。每年撥給印度上千所的理工學院的補助中,有97%是給印度理工的!
 
印度不僅專業(yè)的管理學院長期持續(xù)發(fā)展,而且將MBA課程普及到了所有高校的所有專業(yè)中去。在印度,所有高校畢業(yè)生中,學習MBA也成了一個默認的必選項。
 
可以說,對于管理人才的培養(yǎng),印度的商學院教育早早便與國際接軌。
 
在印度流行這么一種說法: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,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。
 
網上曾有過這么一個笑話,在某一屆的麻省理工迎新會上,有位教授問了位印度同學為什么選擇了麻省理工,他這樣回答:“我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,才到麻省理工來的。”
 
而相鄰的中國,在1980年代才開始實現(xiàn)現(xiàn)代管理學教育。而且直至目前,中國的商學院教育在培養(yǎng)適用的管理型人才方面,并非“名副其實”——那些花很多錢“買”來的MBA,或者由于工作需要而臨時補課的MBA,總顯得有些“被動”。一大批商學院,更是由學習的地方變成了人際與交際的場所。

 
中國和印度在現(xiàn)代管理學教育方面的差異,是60年和40年的差距??梢哉f,MBA可能是印度崛起并反超中國的利器之一。
 
5
 
據(jù)《金融時報》統(tǒng)計,全球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31%的CEO都擁有MBA學位。不僅高管是MBA,而且經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最近五年全球80%的企業(yè),比如谷歌、亞馬遜等公司,都希望招收更多的MBA人才。
 
那么,MBA究竟有多大魔力,令那些國際巨頭爭搶呢?
 
要想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管理問題,不僅要理解具體的專業(yè)技術,而且要善于比較技術的概念原理,另外還要對市場、客戶需求、行業(yè)發(fā)展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。
 
作為一門教育課程,MBA的核心內容涉及工商管理的各個方面,這些最前沿的專業(yè)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結合起來,能幫助你更好地解決工作中的管理問題。
 
★MBA學位意味著更多的就業(yè)機會和職業(yè)選擇
 
一項國內高校發(fā)起的調查顯示:有72%的MBA畢業(yè)生獲得職位晉升;高層次管理人員中MBA占比明顯增加;MBA學生中,基層管理人員占比明顯減少,從入學時的21.36%降到了4.85%,總經理/董事長/合伙人的比例從入學前的10.68%上升到了20.39%。
 
★MBA學位意味著更高的薪酬水平
 
同樣的調查結果顯示:與入學前比,MBA畢業(yè)當年年薪平均提高了47.7%,最高年薪220萬元。畢業(yè)時與入學時的年薪相比,低收入的比例明顯減少,高收入人群比例明顯增多,年薪在20萬以上的比例從33%上升到了51.5%。40萬以上年薪的學員明顯增加,占總人數(shù)的17%;15萬以下年薪的學員占比明顯減少。
 
6
 
如果說,在制造業(yè)和工作效率上,中國已經甩出印度十萬八千里,那么在管理能力上,印度人則已經完敗中國人。
 
印度超越中國的突破點,可能就在管理能力上。之所以會如此,是因為此事本身事關重大,更因為絕大多數(shù)中國人至今還完全意識不到問題所在。
 
或許,中國在管理上反超印度,MBA或許就是其中的解決之道。
 
尤其是在當今世界深陷新冠疫情之中,學校停課,企業(yè)停產之際,讀個MBA學位,可能是自己職場提升,改變命運的最佳時機。
 
真正的危險并不是來自任何現(xiàn)實的危機,而是來自根本就意識不到的挑戰(zhàn)。
 
此刻,只想用《三體》中的一句話來結尾:
 
無知和弱小從來都不是生存的障礙,傲慢才是。